日本二战时的军衔编制
2021-02-13 18:34:41
  • 0
  • 0
  • 69

1840年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中得到教训,看到了改良"兵制与兵器"的重要性。1853年6月,美国军舰炮击鹿儿岛。第二年,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又向下关轰击。日本蒙受耻辱,决心急起直追,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当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期。幕府决定仿照西洋军队,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并模仿西洋兵制,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设立的西欧式军衔制度。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陆军、海军有元帅的军衔,但是必须由日本天皇选取,从战功卓绝的或者资深的大将中选取,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由日本天皇亲自颁发元帅军衔。二战时的日本军种只有陆军、海军,没有空军。航空兵分为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两类,并分别设立“陆航军衔”和“海航军衔”。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当时的天皇裕仁是“大日本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既是名义上的、也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1931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陆军军衔,大体可分为1943年(昭和17年)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以下简称“前期”和“后期”)。

一、二战日军军衔:

日本陆军前期军衔分为:将长官(将官)、上长官相当官(军佐、士官)、普通士兵、专业士兵4类。日本陆军的军衔一共有六个等十六个等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1.将官相当的长官名——陆军××总监(中将)、陆军××监(少将);

2. 上长官相当的长官名——陆军一等××正(上校)、陆军二等××正(中校)、陆军三等××正(少校);

士官相当的长官名——陆军一等××官(上尉)、陆军二等××官(中尉)、陆军三等××官(少尉);

3.普通士兵:

准士官——陆军××特务曹长(准尉);

下士官——陆军××曹长(上士)、陆军××军曹(中士)、陆军××伍长(下士);

4.专业士兵:

准士官——陆军××上等工长(准尉);

下士官——陆军××一等×工长(上士)、陆军××二等×工长(中士)、陆军××三等×工长(下士);

兵——陆军××上等兵、陆军××一等兵、陆军××二等兵。

同时,按照日本官位的分类,日本军人(包括陆军、海军)还分为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卒4类。对这4种称谓分别介绍如下:

1.敕任官——按日本天皇的敕书任命的官员,分为3等,大将为一等敕任官,中将为二等敕任官,少将为三等敕任官;

2.奏任官——由陆军大臣奏请天皇批准、再由陆军大臣任命的官员,分为6等,大佐为一等奏任官,中佐为二等奏任官,少佐为三等奏任官,大尉为四等奏任官,中尉为五等奏任官,少尉为六等奏任官;

3.判任官——由联队(团级)以上部队长官判定任命的官员,分为4等,特务曹长为一等判任官,曹长为二等判任官,军曹为三等判任官,伍长为四等判任官;

4.卒——由大队(营)、中队(连)等分队长官任命的兵卒,分为3等,上等兵为一等卒、一等兵为二等卒、二等兵为三等卒。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陆军军衔制度在1943年进行了很大调整:将长官改称士官;将大将改为亲任官(由天皇亲自任命,颁发任命书和大将军衔标志);上长官改称佐官;原士官改称尉官;合并原来各种繁杂的军衔区分为士官、士兵两类;取消了监、正、官、工长等军衔称谓,统一了军衔称谓;单独设立技术部军衔;将法务人员改为士官;将特务曹长军衔改称准尉,仍为一等判任官;增设兵长军衔,为一等卒,以下类推。具体设置如下:

1.士官: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佐官——××大佐(上校)、××中佐(中校)、××少佐(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2.士兵:

准士官——××准尉;

下士官——××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

兵——××兵长、××上等兵、陆军××一等兵、陆军××二等兵;

二、日本二陆军兵力编制:

1、小队: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2、中队: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3、大队:和我军团的编制类似。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

4、联队: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

5、旅团:旅团指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一种军队编制.其编制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因战争的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编制.每个旅团约3000人--8000人.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独自混成旅团有6000--8000人.甲种师团一般含两个步兵旅团。

6、师团: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总人数为25000人。

具体军衔与职务对位如下: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计划编成,未及实现即投降,相当于方面军)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后期多为少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三、兵种勤务设置:

日本陆军前期军衔中,将官无兵种区分,上长官、士官区分宪兵、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航空兵、辎重兵。长官相当官区分经理部主计(军需)、卫生部军医、卫生部药剂(司药)、兽医部兽医、军乐部乐长(只设士官相当官,分为陆军一等乐长、陆军二等乐长、陆军三等乐长3级)。普通士兵区分宪兵(最低为陆军宪兵上等兵)、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航空兵、辎重兵。专业士兵区分炮兵鞍工、炮兵枪工、炮兵火工、炮兵锻工、工兵木工、工兵机工、工兵电工、经理部计手(军需部门士兵)、经理部缝工、经理部靴工、卫生部看护长和看护兵、卫生部磨工长和磨工兵(专门从事制药、配药的士兵)、兽医部蹄铁工,军乐部乐手的称谓更独特:陆军乐长补[准尉]、陆军一等乐手[上士]、陆军二等乐手[中士]、陆军三等乐手[下士]、陆军乐手补[上等兵]。

兵科官兵:宪兵设宪兵大佐至宪兵上等兵,一般兵种设大将至二等兵,陆军航空兵设陆航中将至陆航二等兵;

技术部官兵:兵技(一般兵种技术勤务)设兵技中将至兵技二等兵,航技(陆军航空兵技术勤务)设航技中将至航技二等兵;

经理部官兵:主计人员(军需财务)设主计中将至主计伍长,缝工设缝工准尉至缝工伍长,装工设装工准尉至装工伍长;

卫生部官兵:军医士官设军医中将至军医少尉,药剂士官设药剂中将至药剂少尉,齿科医士官(牙医)设齿科医少将至齿科医少尉,卫生官兵(医务勤务人员)设卫生大尉至卫生二等兵,疗工(护理人员)设疗工准尉至疗工伍长;

兽医部官兵:兽医士官设兽医中将至兽医少尉,兽医务官兵(兽医勤务人员)兽医务少佐至兽医务伍长;

法务部(军法)士官:法务中将至法务少尉;

军乐部官兵:军乐少佐至军乐二等兵。

四、日本海军军衔: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军官等级与陆军基本一致,只在军衔前加海军。区别主要为士兵军衔:

1944年以前的海军士兵军衔:

特务士官——海军××特务大尉、海军××特务中尉、海军××特务少尉,特务士官是为保留士兵中的技术骨干而在海军中专设的,有点类似我军现代的高、中级技术士官;

准士官——海军××兵曹长;

下士官——海军一等××兵曹、海军二等××兵曹、海军三等××兵曹;

兵——海军一等××兵、海军二等××兵、海军三等××兵、海军四等××兵。

海军中的一、二、三等兵与陆军的上、一、二等兵同级。科别(兵种勤务)区分为兵科、航空科、机关科、主计科、军乐科、看护科,如海军特务大尉、海军航空特务少尉、海军机关兵曹长、海军二等主计兵曹、海军一等军乐兵、海军三等看护兵等。

1944年以后的海军士兵军衔:

特务士官——海军××大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准 士 官——××兵曹长;

下 士 官——上等××兵曹(原一等兵曹)、一等××兵曹(原二等兵曹)、二等××兵曹(原三等兵曹);

兵——××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五、日军陆军的常服军衔标志:

二战日本陆军的常服军衔标志,1938年以前使用肩章,以后使用领章,1943年后,士官(军官)、准士官(准尉)另加袖章。其领章、肩章的衔级表达方式一致:将官满金底,大将(上将)三颗樱星、中将二颗樱星、少将一颗樱星;佐官(校官)金边(指肩章、领章的两条长边,下同)二杠,大佐(上校)三颗樱星、中佐(中校)二颗樱星、少佐(少校)一颗樱星;尉官金边一杠,大尉(上尉)三颗樱星、中尉二颗樱星、少尉一颗樱星;士官生(军校学员,不是军衔)金边;准士官(准尉)金边一杠无星;下士官(军士)一杠,曹长(上士)三颗樱星、军曹(中士)二颗樱星、伍长(下士)一颗樱星;兵以樱星多寡区分衔级,兵长一杠无星、上等兵三颗、一等兵二颗、二等兵一颗,新兵(不是军衔)无星。边、杠用金属丝或丝线刺绣,樱星用铜制。(见图)

陆军的兵种勤务以勤务色和专业符号区分,勤务色在1938年前体现在领章上、1938年以后体现在M形胸章上:宪兵黑色、步兵红色、骑兵萌黄色、炮兵黄色、工兵青色、航空兵天蓝、辎重兵蓝色、卫生部深绿色、兽医部紫色、经理部茶色、法务部白色、军乐部绀青色。专业符号中,火工为燃烧的圆形炮弹、号兵军号、靴工鞋拔子、筑垒地域部队炮台和炮筒、枪工枪管横截面和来复线、鞍工马鞍、锻工錾子、木工锯条、磨工药臼子、缝工剪子、机工齿轮、电工闪电。

六、日本亲王在军中地位:

亲王,在许多国家的皇权体系里,这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存在,一般只有皇帝的兄弟或子嗣才能担任。二战时期日本有不少亲王,他们大多都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亲王作为地位仅次于天皇的人,他们的晋升速度远超一般军官,以伏见宫贞爱亲王为例,37岁时贞爱晋升少将,43岁晋升中将,掌控第一师团,46岁晋升大将。贞爱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年代,当时日军只有七个常备师团,能够脱颖而出掌控其中一个师团,可见贞爱的地位。大部分亲王与贞爱一样,至少也是中将级别的存在,然而有一位日本亲王很特殊,他的军衔只有少佐。

这位亲王就是三笠宫崇仁亲王,明仁天皇的叔叔。崇仁是大正天皇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因此备受宠爱,20岁就获得了三笠宫的称号。1945年日本投降时,崇仁亲王的军衔为少佐,军职为陆军某装甲部队大队副。

二战日本陆军的军官分为将官、佐官和尉官,少佐算是刚刚不如中级将领的门槛,可以担任步兵大队的大队长,指挥1100人作战。对于一名亲王来说,少佐似乎低了一点,特别是其他亲王都是元帅、大将、中将的情况下,那么为何崇仁的军衔会这么低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二,崇仁不受军方高层待见。很难想象,身为皇族一员的崇仁,实际上是反战主义者,他对当时中国军队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了阻止战争,甚至不惜参与刺杀东条英机的计划,因此多了一个“红色亲王”的称号。可惜当时日军内部反战阵营的力量太小,崇仁并不受军方高层待见,后来他被调回日本本土的参谋本部担任闲职,也延缓了他的晋升速度。

日本投降后,崇仁因为反战的态度以及亲王的身份(作为投降的条件之一,美国不得追究天皇的责任,对亲王的追责也减弱了很多),最终并没有受到太多审判。战后日军解散,崇仁转行成了一名教师,先后在多所大学教课,因为其对中国的特殊感情,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时还出过不少力。崇仁是日本皇室最长寿的成员之一,一直活到了2016年,享年100岁。

2021.2.13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