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哪些特点?
2022-07-18 17:09:00
  • 0
  • 0
  • 96

欧洲有哪些特点?

俄乌战争从2月24日一直打到今天,让全世界聚焦到这一非常事件中来,每天成为国际头号新闻。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能源和粮食危机骤然上升,各类商品物价也随之上升,货币贬值,已经处于“脑死亡”的北约军事组织又被激活起来了,各种最先进武器纷墨登场亮相,老欧洲正在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的一场战争危机。

欧洲为什么总是大规范的战争重复不断?欧洲战争的特点与其他各洲的战争不一样,欧洲人打欧洲人总是硬碰硬,狠碰狠,战争呈对称性的,双方总会动用杀伤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武器交火,而且都是众多国家直接和间接参与的战争。纵观欧洲历史,为什么欧洲常常会分裂为东西二部分而不是南北二部分?欧洲再一次被我们所关注。

许多大陆中华圈内的人对欧洲认知程度极其贫乏,都是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只会动不动贬低欧洲为腐朽老牌的西方帝国主义。欧洲不但不是衰老的“西方资本主义”,而且是值得全世界永远敬重和仰慕的地方!因为迄今为止,凝聚人类文明成果的大都份源泉都来自于欧洲,欧洲和与它胎生出来的北美洲,是涌入人类创新之海中的二条主流,除了日本与澳大利亚,其余各大洲各地区,只是潺潺细流。它们除了能供应矿产资源和亷价劳力,几乎没有其它特别大的创新贡献。

对于我们来说,认识欧美历史就等于认识人类大部分的世界历史常识。从而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解答出影响世界、困扰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比如现在的俄乌之战并非是简单的一场“军事行动”,它有着深远的“欧洲情结”,也必将改变未来的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从亚历山大、恺撒到拿破仑、希特纳,“欧洲情结”中有着一贯称霸世界的基因,争当跨越洲界,实现帝王的野心之梦。欧洲东面的俄罗斯,从陆地上一直扩张到亚洲的白令海峡为止; 欧洲西面的英国、西班牙,从海洋上一直扩张到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其它任何洲的国家都没有这种雄心勃勃的扩张野心,欧洲国家占领统治了大半个地球!这种现象绝非是偶然巧合?

俄罗斯总面积1705.54万平方公里,欧洲部分的面积只有426.835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的面积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还多。为什么远在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的沙皇之手能伸到万里之外的亚洲腹地之外,而亚洲有那么多所谓的文明古国,如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却不知道占领乌拉尔山以东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广阔的亚洲地区?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这说明欧洲人扩张领土野心的基因在起主导作用。

“欧洲”一词的地理用语来得很迟很迟,亚洲就更迟了,我国100多年前只知道大唐、大明、大清王朝。欧洲中世纪前后只习惯称“基督教世界”,直到八世纪“欧洲的”只是被人用于形容词。14世纪,文艺复兴先驱之一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才第一次使用“欧洲”为名词,同时但丁也开始使用“亚洲”和“欧洲”这样的字眼。直到十五世纪罗马教皇庇护二世用了这个词之后,才使“欧洲”一词普遍使用。至于我国把欧洲称为“西方”之词,更是不准确不科学的用词,成为划分政治好坏的形容词。那么俄罗斯人大多数是欧洲人,是不是也可以称为“西方”?

但是,确实欧洲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究竟欧洲有哪些特点?且让我慢慢分析给你们听听。

一、怎样的欧洲战争?

A、战争史上的不同点。中国历史上是内战为主,外战为辅,几乎都是朝廷与农民起义之间大规范的战争,是上与下之间改朝换代的战争,少部分才是与外族之间的民族战争。欧洲则不然,历史上大多数是地区与地区、国与国、贵族与贵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战争,平头老百姓无财力、物力、号召力来发动大规范的战争。主要战争如下:

公元前5 世纪上半期,古希腊与波斯帝国战争,前后历时43 年。公元前4 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帝国,直至印度为止。公元前3 世纪,罗马人同迦太基人发生了三次战争,历史上称为“布匿战争”。公元前1世纪罗马恺撒征服了高卢地区、不列颠岛、意大利、西班牙、埃及,夺取了地中海的许多岛屿。分裂的东西二个罗马帝国统治欧洲、西亚、北非达八个世纪之久。公元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收复西罗马故地。查理曼大帝(742—814)转战欧洲东西达53 次!领土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等国,至此,大半个欧洲置于查理统治之下。11 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八次。从1337~1453 年间,大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王国“百年战争”。英国、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海战争,自1588年以来,西班牙无敌舰队历时13年的先后5次远征终于宣告结束。19世纪,拿破仑与“神圣同盟”之间的战争。从从14世纪开始,欧洲各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从末中断过(单单俄奥之间就有11次战争),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20世纪,爆发二次世界大战,空前惨烈!至于二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不计其数了。

B、军事观上的不同点。中國古人有《孙子兵法》,但却讲究运用计谋。比如《孙子兵法》里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分之,少则能逃之,啥意思?就是如果我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那我够尝试把他围起来,我饿死他。如果我只有五倍兵力呢?我就往前攻,我觉得我还有点把握。如果我只有对方一倍的兵力,那就要很谨慎了,这叫战之。这已经是最激烈的一种行为了。如果能敌之,啥意思?就是差不多,敌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如果我跟他兵力差不多,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分兵,我获得那种人数上的优势。如果我少呢?对不起,我能逃之就不错了,即36计走为上计!

这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谓中國人的智慧。因为,打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抢夺一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活下去。只要还活着,那么就算今天打不赢,明天也还能接着打。所有的战争它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叫击溃战,还有一种叫围城战,虽然好像也很惨烈,但是真的在战场上双方一步都不退,杀得尸横遍野的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击溃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法统计到底死了多少人。为啥?因为中国人太机灵了,很多人他不是被杀掉,他跑走了,或者就回老家了,我不参军了。所以到最后反正军队是没人了,到底死了多少人,其实是统计不出来的。

然而,克劳塞维茨等欧洲軍事理论家们所推崇的战争方式,则与这种方式完全不同。欧洲人打仗的方法,多是结成方阵、不惜牺牲、绝不退缩。前一个战士倒下时,后一个便自动补上他的位置,人人视死如归。士兵的第一要务就是遵守纪律,軍人被培养成和普通民众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即荣誉感强、冷静协同、愿意牺牲、服从命令,等等。

其实,这种战争方式是古希腊人发明的,古希腊的道德体系里,才格外强调勇猛精神;很多人甚至认为,勇敢即是正義。英雄受人尊敬,而懦夫不仅无地自容,甚至可能被处死。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打仗,用的都是方阵,即打仗时,所有的人都密密麻麻集结在一起,以固定队形进行战斗,而欧洲的这种战争方式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后来的欧洲軍队继承的就是这个传统:而欧美軍队也正是依靠这样的战术,打遍全世界都没有找到对手。

相比于中國古老的兵法爱谋略、耍小聪明、兵不厌诈,欧洲人却总显得傻傻笨笨的,抑或总表现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和《孙子兵法》不一样,普鲁士军官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就好像是一本工程书,里面全都是战场上排兵布阵、后勤天气等,以及相对应的策略分析,完全是工程师思维,很少有什么谋略。因而,欧洲軍队的强悍,不仅是武器的先进,还有这种组织样式的可靠性。中国的那个谋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你说到底哪个高明?

在有记载的人类文明史中,欧洲人这种缺心眼儿似的的战争方法,却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因为:

1、人之所以爱搞谋略,正因为力量过于分散、很难统合利用。所以,指挥者才必须要考虑力量的调动、资源的整合,这就是所谓的谋略。比如中國人热衷的兵法。中國人战法:以将领智力为中心,繁衍出眼花缭乱的谋略系统。

2、但欧洲人却很少谋略,这是因为他们能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天然整合成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比如:从希腊方阵、到马其顿方阵、再到罗马的方阵,都是同一种战斗力的组织方式,即每个人都秉着自己的荣誉感和战斗力,各尽其责;与此同时,充分地信任身边的战友。欧洲人战法:将领作用小,真正打起来靠的是互砍——工程师思维。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也正因如此,中國古代的战争,越到后来,所谓的计谋越多花样越繁杂,什么讲究各种势,讲究避攻不守,怎么样欺敌,怎么样设伏。而軍队的战斗力则反而越来越差。到了最后,被蒙满二个少数民族轻轻松松的共计灭亡了400年之久!

二、怎样记牢欧洲历史?

中国人记忆中国古代史很简单,只需要记住朝代名称,即26个字就可以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二汉三国二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二宋元明清”。分散而错综复杂的欧洲各国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是一个记不牢的欧洲史!但是我不是以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去弄清这些,而是有一套特独的欧洲史观去理解它。即地中海型的欧洲——宗教型的欧洲——海洋型与大陆型的欧洲——跨大西洋的欧洲——变革型的东西欧洲。

地中海型的欧洲——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那时的欧洲人的活动范围都是围绕着地中海周围而开展着,即从南欧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为中心,西到西班牙,南到北非,东到埃及、小亚细亚,地中海仿佛是欧洲的一个内海。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欧洲一下子向东扩大到印度边界。

宗教型的欧洲——当耶稣基督教在古罗马广泛传播之后,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基督教随之分裂为东西两大派。东部教会为东正教,西部教会为“公教”,即天主教。在西方,东罗马帝国包括有日耳曼、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属于天主教范围。西罗马帝国占据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后来称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属于东正教范围。其间王权与神权争斗,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争斗,由此持续近200 年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入侵欧洲。1517 年,在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新教,又称加尔文教,是为继东(东正教)、西(天主教)之后基督教的第三大支派。在中国,习惯上的天主教为旧教,新教为基督教。正处于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信仰改变了整个欧洲面貌,神权达到最顶峰的时刻。也由于基督教的原因而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圣经》成全了巨人辈出的创作体裁。

海洋型与大陆型的欧洲——由于伊斯兰教世界阻断了与东方贸易通道,使得欧洲最西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二国率先进入大海航时代。也包括英国和荷兰,此四国成为最典型的欧洲海洋型国家的代表,也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法国以东的欧洲腹地各国成为大陆型的国家,也最终演变为总统议会制国家具多。前者内部改良温和,文明化步伐更为稳健,而后者内乱与革命持久不断,骚乱破坏成为常态,并往往成为战争的主要策源地。何为文明?“它是指一个建立在民权观念上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暴力、武备、军阀统治、骚乱与独裁,让位于制定法律的议会,以及可以长久维护的公正的法庭。在此沃土上才会源源生出自由舒适和文化。当文明统治国家,芸芸众生得享阔大安定之生活。”(邱吉尔语)

跨大西洋的欧洲——也正因为海洋型国家较为温和理性,才会在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洲殖民地独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包括加拿大等国),成为另一个跨大西洋的新欧洲之国的诞生,也让英国的文明火种和工业大革命的火炬在那里熊熊燃烧。各种创造发明层出不穷,跨大西洋的“二个欧洲”使得人类向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越迈越大,有了共同普适的价值观。

变革型的东西欧洲——正因为海洋型与大陆型的欧洲体制的差距存在,才使得西部欧洲文明化速度远远超过东部欧洲许多倍,从16世纪开始,东欧以及俄罗斯象小学生一样,不断的向西部的欧洲学习引进科技与人文成果。直至最后不幸走上马克思主义弯路。演变成为20世纪冷战中的二大阵营。这也是俄罗斯的宿命之所在!如今除了俄罗斯,全体欧洲国家团结在欧盟大家庭之中,享受高福利的自由安定之生活。

三、欧洲为什么会领先世界二千年以上?古代的欧洲决非低于“四大文明古国”,中世纪的欧洲也决非是“黑暗的中世纪”。

所谓几大文明古国的称法对欧洲并不适用。因为整体欧洲本身就是人类古文明的最大发源地(没有“之一”这个说法),它是由古希腊古罗马传统一直传承下去,而且从来没有中断过。它们是一切西方文化的源头,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没有欧洲文明,也就没有现代人类千千万万个文明成果。可以这么说,欧洲超越人类所有文明二千年以上。

出生于公元前630 年古希腊著名的改革家梭伦,通过改革措施,旧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被打破,这便为古雅典共和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由此才赢得了希波战争。后又由亚历山大大帝彻底灭亡了称霸欧亚大陆几个世纪的波斯帝国。古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祥地,也是欧洲科学和文化的摇篮。海森堡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就很难在现代原子物理学中取得进展。”古希腊诞生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人类的导师”柏拉图;“一切有知识的人的老师”亚里斯多德。他们对伦理学、辩证法、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永远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的柏拉图,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并几乎全部被保存了下来,而且保存程度也是相当好的。以柏拉图的名义留存下来的著作,有35 篇对话、13 封信札和一本定义集。古希腊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位奠基人——亚里斯多德,他是对柏拉图主义作出系统解释从而被视为柏拉图的真正继承人。亚里斯多德对于哲学、逻辑、历史、政治、数学、物理、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曾提出了自己卓越的见解。亚里斯多德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物理学。亚里斯多德的著述多达197 种,光是流传下来保存至今的巨著就有47 种之多,几乎涉及了人类当时所有的认识领域。

古典几何学的奠基者——欧几里德。和他的《几何原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科书之一,是数学界的《圣经》,它为建立数学的通天大厦打下了第一块基石,这正如大数学家外尔所说:“如果不知道远朔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 年来数学的目标,也不可能理解它的成就。”《几何原本》共有十三卷,它除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之外,还包括了数论、比例论等内容。整个著作以23 个定义开始,同时列置了5 条公设和5条公理,然后按逻辑次序,系统而有组织地排列命题,并且以严格的方法开展命题证明、《原本》的内容、方法及其公理化体系的结构等,这就在整个数学发展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这部书里面所采用的逻辑方法基本上有分析法、综合法和归纳法等三类几何证明方法。牛顿光芒四射的诸多成就也深受欧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也是十分显著的。牛顿在写《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这一巨著时,也用几何形式,也就是用《几何原本》相类似的形式写下来的。许多不同的科学家都竭力仿效欧几里德,他们试图从少数几个原始前提下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没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也就不会有非欧几何与公理化方法的最终确立,更不会有几何乃至整个数学如今的完善。正因为这样,所以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三人一起被称为:“他们决定了以后近1000年的数学进程。”

公元前509 年,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罗马人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所有的遗产,并统治了欧洲近一千年。如果拿停滞不前的中国封建帝制相比,欧洲中世纪决非是“黑暗的中世纪”。教会兴办了一些修道院、教区学校,培养教士和僧侣。最为著名的是意大利修道士本尼狄克(480~548 年)开创的本笃会修道院的教育活动。这样逐渐形成了包括“古代七艺”指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门学问。11 世纪末到 12 世纪,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工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新城市也大量涌现,推进了西欧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进展。兴盛的手工业、商业、银行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都迫切需要更多的文化知识。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眼界也日益开阔,社会也有一定财力供一些人学习、研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高等教育机构的创立势在必行。“十字军东征”,使西欧接触了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许多学术典籍也传入西欧。许多古典文籍和阿拉伯文献也被译为拉丁文,其中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动物学》;另外还有柏拉图、欧几里德、托勒密(天文学)、希波克拉底斯和盖伦(医学和哲学)、阿威罗伊(哲学)等人的著作。这些传入的代数学、化学、天文学和医学带来了西欧学术界和思想界的重大革新,为大学的各个学科形成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学术的兴起给大学的创立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自由城市和大学,成为中世纪末期的文化特色,也是自由和进步的象征。大学在城市与行会组织发展的条件下形成了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欧洲“大学”原来的含义是人们组织起来的团体,逐渐发展为专指由从事学习、教学和研究的人组织起来的团体。在以后的形成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含义,指并非专由一个地区或一个阶层团体的学生,而是由各个地方来的学生组成的学校。从事着神学、法学和医学等的高等教育。11 世纪的沙里诺大学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创立了学位制度,波洛尼亚的史得夫达摩格内拉耳是大学制度最发达的地方。

波洛尼亚大学是欧洲最早的法律学校,波洛尼亚大学首先开办了数个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波洛尼亚大学的起源是学习罗马法和教会法的学生组织。波洛尼亚所在的伦巴德地区是西欧和东方贸易的通道,有发展的工商业和大批的自治城市,有利于学术研究,欧洲各地的学生纷纷前往求学。13 世纪初,波洛尼亚大学已有五千余名学生,1316 年增设了医学,1360 年又增设了神学,成为意大利、法国南部、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大学的榜样,大学法律教育的影响也遍及西欧各地。中世纪欧洲各地的学校大都以波洛尼亚大学为范本而制定个别的规章。如德国和西班牙的许多大学,其中著名的有雪维黎亚大学和利耳达大学。1243 年创设的撒拉孟卡和1364 年创设的古拉可夫大学、蒙特利亚大学等,也以波洛尼亚大学为榜样。波洛尼亚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到意大利各地讲学游说,设立了许多学校,包括1204 年创立的派珍芝耳大学,因学生们的移动而产生的维耳佳利大学,1188 年比利耳从波洛尼亚迁移到摩内拉而创立的大学,等等。法国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又一个典型。巴黎大学闻名于西欧中世纪,最盛时期学生达到4~5 万人,当时,巴黎大学号称与教皇和皇帝并驾齐趋为欧洲三足鼎立的强大势力,特别是文艺学科的经院哲学,更是闻名遐迩,最为著名。1162 年,仿照巴黎大学的体制,由巴黎来的教授们创立了英国牛津大学;1209 年,牛津大学的教授们又设立了剑桥大学,国王和教会支持大学。

中世纪西欧没有系统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进入大学前,学生一般要在教会学校和后来的城市兴办的文法学校学习基本的读、写、算术和宗教教育,特别是要初步掌握拉丁文。学生一般在13—16 岁之间就可以进入大学。文艺学科是基础科目,包括中世纪初期的“古代七艺”,及后来增加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西塞罗等人的著作。随着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它们成为文艺学科的高级课程。哲学又有自然哲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道德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部分,基本上是以亚里士多德全集各书为教材。

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大学,特别是波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带领下,大学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群星灿烂,到15 世纪末,整个西欧建立了近80 多所大学。意大利有20 所,法国有18 所,英国有2 所,苏格兰有3 所,西班牙有13 所,葡萄牙有1 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包括尼德兰、捷克和瑞士)有16 所,匈牙利有3 所,波兰、丹麦和瑞典各有1所。大学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下形成,并受到城市、行会、教会团体等组织各个方面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西班牙的萨拉曼加大学成为国家的巨大荣耀;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又是城市的骄傲所在;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那不勒斯大学则分明是领地发达的象征;而克拉科夫大学、布拉格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又是弱小民族独立自强的希望。大学的师生在后来的两、三个世纪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倍于前人,触目辉煌。欧洲社会人才辈出,为西欧走出中世纪,开展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7.18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